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吊规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汽车吊规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汽车最大爬坡度的是根据坡度的角度值、以及用坡的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例来表示的,比如说θ代表着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而一辆汽车爬坡度是30%,那么就会得出tanθ×100%=30%的公式,也就是tanθ=30/100=0.3,查三角函数表得θ≈16°42",即该车的最大爬坡度为16°42。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和车辆的动力性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汽车在爬坡的时候,就会向坡度方向产生很大的分力,此时车辆的轮胎需要满足上行的抓地力,如果动力不够或轮胎打滑,那么也就难以爬坡了。
自2016年3月底***院提出“解除现行限迁规定”的要求以来,陆续有省份及城市重新明确了准入标准,有的省份及城市制订的是国4排放车辆准入标准。保定二手车迁入标准要求达到国5排放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需买方写保证。
在CIASI一次次用事实冲击了汽车用户的视觉神经后,汽车结构钢材的使用情况以及钢材的占比成为了关注热点。然而所谓的钢材占比是有很大弹性的,比如某些车会在碰撞测试中折断A柱甚至掀开顶棚,但这些车的“高强度钢占比”会高达80%!其参数与事实结果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
汽车车身结构的主要材料涵盖两种:普通强度钢材,高强度钢材。在材料学领域一般将屈服强度≥600Mpa(兆帕)的钢材定义为高强度,反之低于这一标准的则是普通强度钢。打造车架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而高强度钢的制造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理论上并不会主要由这种材料打造,但这并不会影响真正的抗扭刚度与防撞能力。
比如某台在CNCAP测试中得到全优评价的SUV,其公布参数的“≥高强度钢标准”的钢材占比仅为55%,剩余的45%则为普通强度钢材。可是这台车的成绩却非常理想,那么可以认定的是其55%的比例中至少有30%的普通高强度钢(600~1370Mpa),而剩余的超高强度钢(热成型钢)则占比至少超20%,这种钢材的屈服强度可以达到1500Mpa左右。主要结构由这些材料打造,其安全等级自然会足够高。
反之,某台“A柱轿车”的公布参数高强度钢比例为80%,然而在碰撞测试中竟然出现了偏执碰撞测试的A柱弯折——并不难以理解,因其品牌对高强度感的认定令人“汗颜”,屈服强度仅仅在300~600Mpa之间的钢材也能够被认定为高强度钢,那么是软钢呢?但是这并不违法,因为没有一个成文的标准去为“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与超高标准分级,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业内人士公认标准,那么这种不具备约束力的标准离开这一行业自然可以随意修改。
综上所述,不同企业对高强度钢的认定标准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单纯的公布比例数据并不具备绝对参考价值。想要通过钢材用量分析车辆的安全等级,具备参考价值的参数一定是某某位置使用了哪些钢材,以及这些钢材的屈服强度会在哪一范围内。这种结构图一般车企都会公布,当然这是对车辆被动安全有足够信心的品牌才会这样做,那么哪些位置需要加强呢?
1:车辆的A/B柱,车门横梁、车头横纵梁,这些位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加强。使用的钢材至少应该在1000~1600Mpa之间。因为汽车碰撞时的撞击力传导流程比较特殊,为横梁、吸能盒、总量、A柱再到车门横梁或底盘纵梁;只有保证每个位置的钢材都足够强大,车辆在碰撞时才能保证安全。B柱的加强是为在侧面撞击时保证安全。
2:车辆顶棚与底盘的加强程度往往要逊色一些,第一类位置会使用热成型钢或超高级别的马氏体钢,而顶棚与底盘的关键位置往往只用屈服强度1000Mpa左右的钢材加强,对于笼式结构的车价而言实际也足够了,甚至还会有些冗余。其他位置则用普通强度钢材即可,否则和车辆的制造成本过高也无法合理控制车价。
3:高强度铝合金是很少见的材料,目前行业标准认定的所谓“高强度”只是600Mpa左右。所以这些材料只能在非关键位置进行一定比例的替代钢材,使用的目的只是为轻量化车身,但并不是为了绝对节油;因为能大量使用高强度铝合金的车辆一般都是豪华等级的汽车,这些车的用户对于油耗的接受度很高,轻量化只是为了提升车辆的性能表现。
总结:汽车安全等级的判断不能只看绝对比例,拆分观察每个区域使用钢材的屈服或抗拉强度,判断防撞保护关键位置是否可靠,这才是一定程度分析车辆安全性的科学方法。
编辑:天和Auto
国1车指的是国家第一阶段开始实施的排放标准下生产的机动车,简称国一标准车。也就是说,在1999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购买的机动车大多属于国一车范围之内。
国一、国二、国三机动车指的是国家制定的机动车废气排放标准,现在使用的是国四排放标准是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
我国于1999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这个阶段必须达到的排放标准限值为:一氧化碳不得超过3.16g/km;碳氢化合物不得超过1.13g/km;其中柴油车的颗粒物标准不得超过0.18g/km;耐久性要求为5万km,以上便是欧洲一号排放标准,这期间的机动车称作国一车。。
2004年1月1日以后,标准又有所提高:汽油车一氧化碳不超过2.2g/km,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5g/km;柴油车一氧化碳不超过1.0g/km,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7g/km,颗粒物不超过0.08g/km,这便是2004年我国已经实行的欧洲二号排放标准。
目前,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相当于欧洲Ⅲ号的排放标准,也就是说,尾气污染物含量相当于欧III的含量,不同的只是新车必须安装一个OBD车载自诊断系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吊规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吊规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grand.com/post/7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