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玩具 > 正文

***玩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玩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玩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既然战机被锁定就很难摆脱,为何飞行员不在导弹还在追逐的时候跳伞?

既然战机被锁定就很难摆脱,为何飞行员不在导弹还在追逐的时候跳伞?

首先要理解什么才是被火控雷达锁定,被锁定的前提是敌机的火控雷达能够持续稳定的照射我机,准确的获悉我机的方位和高度速度等信息,这样才能允许一些导弹发射并击中目标。

火控雷达作为现代战斗机的核心电子设备工作模式有很多种,我国的歼八Ⅱ型截击机的火控雷达就拥有十三种工作模式,一些先进的雷达还能够对地面和洋面进行测绘,完成地图绘制的侦察任务。持续照射为导弹提供火力控制只是其中一种工作模式,并不是每种工作模式都能准确的获取敌机的详细信息,也就是说被火控雷达照射并不意味着被锁定。

自慰玩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际上被锁定后的存活率是很高的,首先雷达的对于电磁波发射和接收都有一定的角度范围限制,只要脱出这个范围就不会再被敌机持续照射,进而摆脱雷达制导导弹的追击。其次,所有的空空导弹都有一个不可逃逸区,目标只有在持续处于这个不可逃逸区内,才能确保大概率的命中目标,这个不可逃逸区随着空战中两机速度高度的变化和位置的交换是实时变化的,导弹命中战斗机的低概率也是航炮仍未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此外,战斗机被导弹命中并不意味着被击毁,在二战后的诸多空战中,飞机被导弹击伤后返航的例子屡见不鲜,F-4和F-15一类双发的重型战斗机在被击伤之后仍然拥有很高的生存率,原因之一是因为导弹很难直接命中目标,而是通过破片或者连续杆、离散杆等战斗部机构来打坏或者切割敌机,如果敌机处在持续的高G机动当中,导弹即使爆炸了也不一定能使目标立刻失去飞行能力,更何况战斗机有多种方法脱离不可逃逸区,只要在区外进行一定的规避机动,导弹想要命中还是相当困难的。换句话说,战机被锁定后的生还可能性远远大于一成,飞行员不仅不需要跳伞,还有可能反杀对手获得战果。

套用某一个小品中的经典台词“我觉得还可以再拯救一下”。以此勉励所有被敌机锁定的飞行员们。好了开玩笑结束,下面开始正经回答。

自慰玩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现代空战中,战斗机被敌机雷达锁定之后,其实脱离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战斗机一般的作战方式是,先用火控雷达照射目标敌机,然后才能精确引导空对空导弹攻击敌机,而火控雷达与搜索雷达有一个区别,那就是火控雷达的照射是有一个角度的,而且照射的距离也有一定的限制。

比如现在最先进的美国F-22战斗机,***用的是APG-77雷达,它的扫描范围为±方位90°;真实波束地形测绘:148公里;多普勒波束锐化:18.5公里、37公里或74公里;活动目标指示:74公里;边测距边搜索:296公里(迎头);边速度搜索边测距 296公里(迎头)。

而目前美国最先进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AIM-120D最大射程也仅为200公里,所以当战斗机雷达发现目标与发射导弹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己方战斗机就可以通过进行快速机动来躲避敌机的锁定,只要己方战斗机逃出敌机的雷达照射范围,就可以躲避敌机的导弹攻击。

自慰玩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外,当两机相遇进行空中格斗的时候,当敌机雷达照射己方战斗机的时候,也不是说前面刚照射到,后面马上就可以攻击了,这中间有一个很短的时间空挡,己方战斗机也可以在飞机接到被锁定信号的时候,通过一定的战术动作来进行摆脱,或者发射诱饵干扰弹,从而逃避敌机的导弹攻击。

严格意义上来说,战机飞行员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被锁定,他只知道自己是否被敌方火控雷达照射,是否被锁定则无法判定了——只有敌方才知道你是否被锁定。被敌方火控雷达照射,就意味着被锁定,意味着被击落。

现在,如果是用火控雷达照射对方,是相当严重的事态,绝对属于严重警告——火控雷达照射相当于发射导弹。正常情况下,被火控雷达照射,如果是发射导弹攻击的话,还能活下来,只能说明你运气好。说到这里,想起来一件事:曾经有一架韩国的战斗机跑到了咱们的边境执行什么任务,咱们空军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当进入到咱们导弹射程之内后,或者说是到了导弹可以发射的距离之后,咱们的飞行员直接火控雷达开机,锁定了韩国战机。

当然了,人家没进咱们的领空内,也不能随便就把人家揍下来,咱们的飞行员并未开火。那位飞行员也不懂韩语,回来后翻译韩国飞行员说的话,整个内容就是:一直请求跳伞。保命要紧,至于战斗机吗?那就不要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就是这样,至于咱们的战机型号、韩国战机型号?受限于保密原则,咱也没问。关键是:即便是问了,人家也不会说。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被火控雷达照射意味着什么。二、被火控雷达照射后逃脱的几率。公认的说法是:这种情况下,至少是九成都无法逃脱。当然了,事无绝对,比如说美军号称最强的AIM—9X“响尾蛇”近距空空弹,就曾经脱靶了,据说距离目标约1.5公里。这件事也算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美国媒体评论称:武器装备的实际性能远没有这些***公司宣称的那么厉害。简单说下事情经过:
苏22释放红外干扰弹

2017年6月18日,美军一架F/A-18E在叙利亚战场上与一架叙利亚***军的一架苏—22相遇,在800米的距离上F/A-18E发射了一枚AIM-9X“响尾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导弹被苏—22发射的红外干扰弹成功诱骗,导致脱靶。F/A-18E飞行员又补射了一枚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雷达制导),才将苏22击落。AIM—9X的研制商雷声公司曾宣称,其能够不受任何红外干扰,对目标实施攻击。事发后,雷声公司的说法是:苏—22的红外干扰弹换了型号……

回答问题:为什么飞行员不选择直接跳伞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儒道之主认为:战斗机就是飞行员的武器,其意义就如同陆军士兵手里的枪一样——选择跳伞,就相当于交枪投降。各国都不允许主动向跳伞的飞行员射击,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一点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训练、培养自己的飞行员,都不会希望自己的飞行员动不动就交枪投降。战机被敌方火控雷达照射好比陆军被人包围,直接向敌方交枪?

其次,跳伞后并不能确保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跳伞本身就存在着风险,限制因素很多。降落的地点不受控制,一旦落入敌方的势力范围内,能活下来的希望并不大——别指望着日内瓦公约能够保命。第二,现代的空空导弹大多***用近炸引信,或者说是利用破片杀伤,以求击中战机。并不是以直接命中战斗机为主,这么做无疑会增大拦截的命中率——在其爆炸范围之内,都有效。这种情况下,对于在导弹爆炸范围内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枚弹片都是致命的——缺乏座舱的保护

再者,被敌方雷达照射,仍有逃脱的希望。虽然逃脱的希望不大,只有10%,但至少还有希望。现代战机也有多种自保的手段,比如:导弹来袭告警装置、红外干扰弹、金属箔条、机动摆脱等。***取适当的措施,摆脱敌方导弹的威胁,只要是不在“不可逃逸区”之内,逃脱的希望还是有的,并不比跳伞逃生的希望小。自二战结束后,再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空战,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连真正意义上的空战都没有发生过,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结束语,随着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战机的性能与导弹性能的差距越来越大,指望着利用战机的机动能力来摆脱导弹的威胁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所以,现代战机的发展追求的是先敌发现、先敌攻击、避免被敌方先发现,也就是说:尽可能的做到先打别人。所以,这才有了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玩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玩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